1.jpg

各位蜻蜓农服微信的读者朋友们,今天是2017年2月27号,星期一,欢迎收听蜻蜓农服电台!

6:23

向稻田、稻米要效益!

来自蜻蜓农服

我们上期讲了《向稻田、稻米要效益!江苏省发布2017年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上篇


主要讲到的有:


(一)、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种稻复合收益

(二)、加快推进优质生产,促进水稻提质增效

(三)、加快推进品牌建设,提升苏米市场知名度。


今天我们为大家继续讲述


(四)、加快推进绿色增效创建,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以轻简化、绿色化、高效化为导向,以绿色生态环保、资源有效利用、生产效率提高为目标,科学制定水稻绿色增效创建技术方案,实化细化举措、推进责任落实,确保创建实效。一是大力推广硬地塑盘微喷灌集中育秧。充分利用农用晒场、工业厂房前后水泥地、葡萄架下设施农业用地以及林地空间等,采用基质铺盘、流水线播种、暗化出苗、无纺布覆盖、微喷灌控水等集约育秧技术,增强节地节种、节肥节水、节工节本效果。大力推广应用育秧物化技术产品,提高秧苗质量和育秧效率。二是大力推广绿色生态栽培。集成推广因地因苗施肥、精准诊断用药等技术,推进减量替代、减量控害,大幅提高肥料、农药利用率,降低肥料和农药用量,节省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积极示范推广“稻田+绿肥”、“稻田+冬耕晒垡+N”等稻田休耕轮作模式,促进用地养地与休耕轮作相结合,既培肥了地力、又不减少效益。三是大力挖掘稻作文化和休闲观光旅游潜力。推动科技、文化、艺术元素在水稻生产中的运用,提升水稻全产业链价值。有市场潜力、有资源禀赋的地区,要大力开展“稻米文化”小镇创建、稻田创意文字画像设计、稻作亲身实时体验等活动,促进“稻田+”、“稻米+”与“旅游+”、“生态+”的融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五)、加快推进前瞻储备性技术集成,夯实藏粮于技基础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问题导向,大力开展前瞻储备性技术集成研究,破解技术瓶颈,引领产业发展。一是强化水稻科技综合示范。以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为平台,科学制定示范方案,优化丰富示范内容,集中示范展示一批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创新储备、技术熟化集成、成果展示、示范宣传与辐射带动等功能与作用。二是广泛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围绕水稻生产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瓶颈,探索开展水稻苗情智能监测、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互联网+”水稻等新兴稻作生产技术,提高水稻智能化、机械化、信息化生产水平。三是加强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针对水稻生育期间多发重发的高温热害、低温冷害、涝灾、重大病虫害等,深入调查,加强相关抗性品种的筛选,开展适宜播期、栽培方式、肥水运筹以及生物试剂调控等配套技术研究,集成防灾减灾技术体系,减轻因灾损失。


(六)、加快推进技术靶向服务,提升指导精准性和到位率


强化服务举措创新。针对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发展的实际,突出加强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服务指导,建立规模经营主体信息数据库,全面准确掌握种植规模、种植类型、品种、生产条件、技术需求和市场信息等,根据基础信息实行定向服务,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和规模经营效益。一是强化“新媒体”技术宣传。广泛运用网络、微信、微博、QQ、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将水稻生育期间的天气信息、苗情信息、生产技术意见以及有关政策和市场行情信息等第一时间传递至新型经营主体,切实提高技术指导到位率。二是强化专家挂片指导服务。继续推行专家挂点指导制度,省、市级专家挂钩到县,县级专家挂钩到乡镇,乡镇农技人员驻村蹲点,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结对服务,促进关键技术措施普及到位。三是加强典型模式示范。鼓励引导农技人员、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领建、创建水稻转型升级典型示范方,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同时,在生育关键时期,组织不同层次现场观摩,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增产增收。


好的,以上就是今天蜻蜓农服电台的全部内容,具体内容,请关注文本。我们下期再见!


本期编辑:晶晶 | 主播:雪儿




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