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简介
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属于直接经济作物,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下面给大家普及下水稻常见的病虫害。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为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密植矮秆杂交稻的高产田发生最为严重,导致叶片枯死,结实率降低,千千粒重降低,一般造成损失10%-20%,严重时可达50%以上。危害特点:水稻纹枯病,俗称花脚秆、烂脚秆。苗期至穗期都可以发生。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生,最初在近水面的叶梢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病斑,以后斑病增多,常相互愈合成为不规则大型的云纹状斑,其边缘为褐色,中部发绿或谈褐色。叶片上的症状和叶路上基本相同。病害由下向上扩展,严重时可到叶尖,甚至穗部发病,大片倒伏。
水稻纹枯病初期症状
水稻纹枯病中期症状
水稻纹枯病后期症状及菌核
防治注意事项
田间管理:
施足基肥,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透性、分蘖末期排水晒田、兼防飞虱。
药剂预防:视病情的发生轻重,选用以下药剂预防或治疗
又胜(32.5%苯甲·嘧菌酯 悬浮剂)40-50克/亩
美谐(50%苯甲·丙环唑 水乳剂)25—30克/亩
特恩施(40%氟环唑 悬浮剂)10-15克/亩
稻瘟病
稻瘟病是危害我国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南北地区每年都有发生,期危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别。
症状 苗瘟:幼苗受害后,在基部和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后变红褐色而枯死,不形成明显的病斑。秧苗三叶期后叶片上发病的叫苗叶瘟,症状与本田期叶瘟相同。叶瘟:发生在叶片上的稻瘟病称为叶瘟,病斑梭形、近圆形,中间呈灰白色,边缘褐色,外围有一个黄色晕圈,病斑两端有向纵脉伸展的褐色线,叫坏死线,气候潮湿时,病斑也会产生灰色霉色。 穗颈瘟: 俗名烂脖子病。发生在穗颈(穗下面第一节)上,病斑向上下蔓延,可长达1-2厘米,呈淡褐色或灰黑色。发病早的稻穗不结实而形成白穗,有的穗颈包在叶鞘内不能抽出而枯死,剥开穗苞可见到穗颈变色并长出灰色霉,对产量影响最大,发病迟的稻穗,籽粒不饱满。
稻瘟病的慢性型病斑
稻瘟病的急性型病斑
叶瘟
节瘟
穗颈瘟前期症状
穗颈瘟后期症状
防治方法:
在防治上一定要严格掌握防治最佳时期,水稻稻瘟病一定要在水稻破口前3天施药防治,尤其是感病品种作为重点防治对象田。
化学防治措施如下:
75%三环唑30克/亩、30%稻瘟灵乳油80-100克。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同闪胜(50%嘧菌酯 水分散粒剂)10克/亩、己足(45%戊唑·咪鲜胺 水乳剂)50克/亩、又胜等药剂配用均匀喷雾。
稻曲病
稻曲病又称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裂开,露出谈黄色块状物。
防治注意事项
药剂防治:第一次防治在破口前5-7天,齐穗期防治效果较差。
防治关键时期:水稻孕穗后期-破口期(破口前3—5天)使用以下药剂预防:
又胜(32.5%苯甲·嘧菌酯 悬浮剂)50克/亩
美谐(50%苯甲·丙环唑 水乳剂)30克/亩
特恩施(40%氟环唑 悬浮剂)10-15克/亩
己足(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50克/亩
本期编辑:水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