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以来,我省自南向北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致使局部地区大田作物、蔬菜园艺生产严重受损。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分类指导,落实关键措施,想方设法、全力以赴做好抗灾减灾工作,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水稻
1、抢排田间积水。千方百计排出积水,露田蹲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排除有毒物质,促根、促叶、促蘖。对淹没时间短的田块可采取一次性排水,直至露田;对淹没时间较长的田块,在气温较低时采取一次性排水,如遇烈日高温天气,宜逐步脱水,维持浅水层,有条件的可进行日灌夜排,促进恢复生长。
2、加快补(改)种进度。因暴雨冲毁和没顶受淹造成死苗的田块,要加强秧苗调运,利用现有剩余秧苗补栽。没有剩余秧苗的,可选用生育期短的品种,采用直播或大棚、温室、工厂化育秧方式,加快补栽(种)进度。
3、及时补施恢复肥。对受淹严重排水后新生心叶、新发白根的田块,要按照“早、少、平衡”的原则补施恢复肥,促进恢复生长。“早”,即在排水露田后及早补施一次恢复肥;“少”,即“少量多次”,不宜一次重施;“平衡”,即氮、磷、钾、硅、锌配合施用。对长势较差、受淹严重田块,在出水后5-7天再施一次恢复肥。每次亩用尿素5公斤左右,配合施用复合(混)肥。还可喷施叶面肥,促进叶、蘖、根快长。
4、加强病虫监测与防治。受淹水稻补肥恢复生长后,出生的叶、蘖、茎比较嫩绿,易遭虫害。受淹植株,叶片损伤,枯叶较多,易致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害。要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适时开展统防防治,切实减轻危害。
1、春播作物:一是突击排水,减轻涝渍害。旱作物怕涝怕渍,近期降水较多,原先田间没有开沟的,要抓紧开直沟,有沟系的,要抓紧清沟理墒,排涝降渍。二是水伤肥补。结合培土雍根,破除土壤板结,亩追施8-10公斤速效氮肥。三是对于伤重无法补救的,立足春改夏,根据苗情雨情抢时补种。
2、夏播作物:目前处于播种出苗阶段的,最易发生烂种烂芽及苗期高湿产生的病害。要密切关注田间苗情及时采取措施。一是排水降渍。旱作物多利用麦田沟系,要突击清沟理墒,排水降渍,降低土壤湿度,促进作物正常生长。二是判断是否要改补种。及时催芽补种,抢抓农时改种。对水淹死苗田块,待天气正常后移苗补缺,或及时䃼种。对超出播种适期的特粮特经作物,要改种生育期合适的鲜食豆类、绿豆、荞麦等。三是促进苗情转化。一方面,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另一方面,适当追施肥料,促进苗情转化。
蔬菜园艺
1、抢排积水,及时排涝降渍。争分夺秒,清理田间沟系,保持三沟畅通,排水降渍,降低田间水位,确保田间无积水,达到雨过畦干。
2、清理田园,加固修复设施。暴雨重灾区,应及时清理田园,整修加固设施,避免次生灾害。重视日光温室耳房、后墙等设施的加固排险,确保人身和设施安全。加固大棚、避雨、遮阳及防虫设施,卡紧棚膜,拉紧压膜线,定期检查并及时修复薄膜破损,更换病险部件。
3、适量追肥,促进苗情恢复。及时扶正倒伏蔬菜,天气转晴后可进行松土。适当追施速效肥料,促进根系恢复生长,亩施尿素5-10公斤或复合肥5公斤。结合防病喷施1%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增强抗病能力。
4、覆盖避雨,延长采收时间。设施蔬菜在大棚顶膜上覆盖遮阳网,减少暴雨侵袭、降低棚内温度和光照强度,防止雨后急晴、高温高湿造成作物萎蔫等生理性伤害,延长蔬菜采收期。
1、突击采收上市。对有上市价值的受灾蔬菜,要及时采收、抓紧上市,补充市场空缺,减少灾害损失,增加夏季市场稳定供应,减轻菜农经济损失。
2、及时改种。对受灾严重或造成绝收的田块,要及时改种补种, 精心安排茬口,以抢种小青菜、生菜、夏白菜、苋菜等速生叶菜、早熟夏秋甘蓝、夏秋豇豆、豌豆(叶用)、胡萝卜等伏秋菜和秋菜为主。设施保存较好地区可安排秋延后茄果类、瓜类种植。
3、加强育苗。及时联系优良蔬菜品种,备足种源,大力推广遮光降温育苗、集约化育苗等先进技术,缩短育苗时间,确保秧苗数量和质量。
夏季暴雨后,田间高温高湿环境易滋生多种病害,如叶菜类软腐病,瓜类疫病,茄果类早疫病、叶霉病、灰霉病等,应及时摘除清除残枝病叶,并选择晴天开展防治。